1、行业现状· 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体验尚未达到消费者愿意为其付费的水平,导致整个产业链,包括主机厂和robotaxi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却未能实现消费者买单,行业处于纠结阶段,未见效果落地。· 行业内出现了质的变化,l4级别的robotaxi公司在扩大试运营范围,特斯拉宣布将在8月8日推出全场景的robotaxi,显示出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的多样性。· 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将对行业估值体系和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自动驾驶有望成为汽车行业打破现有僵局的重要方向。2、公司运营情况· 公司自2011年开始预研robotaxi,至今已在全国近15个城市投放约2000台车,包括有安全员和纯无人的车辆,测试和运营规模逐步扩大。· 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将于今年年底前准备就绪,是否能在各地运营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许可和商业合作进展。3、消费者体验与市场反馈 · robotaxi与普通出租车的主要差异在于无人驾驶和电动车,消费者更倾向于无人驾驶的私密空间,调研显示95%以上的用户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自动驾驶车。 · 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将取消方向盘,提供更灵活的乘员空间布置,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4、技术与政策· 当前车子的技术能力已达到每2500公里接管一次的水平,安全性有保障,但在面对不遵守交规的驾驶行为时仍需改进。· 车子在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会通过远程接管员和本地运营中心进行处理,当前配置为100辆车配2个接管员,未来希望提升到2000辆车配5个接管员。5、商业模式与盈利· 盈亏平衡的计算基于每公里成本与收费成本的对比,目前武汉的robotaxi已实现盈亏平衡,未来将通过规模化和技术迭代进一步降低成本。· 固定成本主要包括车的折旧和运营基地的投入,变动成本主要是电费,随着车 辆代际的进步,成本逐步下降。6、未来展望· 预计在3至5年内实现l4级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但前提是芯片问题得到解决,目前计划在2026年至2029年实现小规模(几万台)运营。交流环节 q&aq:贵公司robotaxi业务的现状及覆盖范围?a:我们公司从2011年开始预研robotaxi业务,2015年出样车,2019年在长沙进行首次实际道路测试。目前,我们在全国约15个城市投放了接近2000台车,这些车有些配有安全员,有些是纯无人驾驶的。每个城市投放的车数量不同,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测试牌照和测试目的。 q:robotaxi与普通出租车相比有哪些异同?a:robotaxi与普通出租车的最大差异在于是否有司机以及车辆是电动还是燃油。自动驾驶车辆通常不带司机,但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有些城市仍需配备安全员。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差异不再赘述。我们发现,乘客更喜欢没有司机的私密空间,认为这样更安全和舒适。此外,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标准化和一致性的驾驶体验,而有人驾驶的车辆则存在驾驶习惯和行为的差异。我们即将推出的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将完全没有方向盘,乘员空间布置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座位布局,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q:第六代自动驾驶车何时推出并投入运营?a: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将在今年年底前准备就绪。至于何时能投入运营,取决于当地政府是否允许我们投放这些车辆,因为目前自动驾驶仍以试验车的名义运行和管理。此外,我们还需考虑商业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新版的合作伙伴的进展情况,但车子将在今年12月前准备好。q:决定是否放置安全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是否放置安全员主要取决于车辆技术的成熟度。我们前五代车都配有方向盘,产品一致性存在问题,因此除了个别试验和试运营的无人车外,其他车辆都配有安全员。其次,地方政府的政策也会影响我们是否能不放安全员。技术成熟度是基础,其次才是政策准入等问题。 q:为什么robotaxi公司选择固定接驳点而不是随机接驳?a:我们早期尝试过随机接驳,但发现效率非常低。客户通常在小区门口或几个固定地点上车和下车,随机接驳反而降低了效率。因此,我们选择了固定接驳点,这样可以提高碰面的效率,就像一个密度更高的公交车,提供点对点的服务。q:未来robotaxi的接驳方式会有变化吗?a:未来我们会推出更高端的定制路线车辆,类似于豪华车和普通车的区别。豪华车可以提供任意路线的服务,但普通车辆为了保持效率,仍会采用固定接驳点。我们也计划与专业运营公司合作,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商业策略。q:技术上是否存在难点?a:技术上除了效率问题外,没有太大难点。定位问题在不同城市会有差异,但这不影响固定接驳点的设置。 q:robotaxi在不同城市的定位精度如何?a:定位精度在不同城市确实有差异。例如,武汉和长沙有高精度定位的基础设施,定位效果较好;而常州等城市没有相应的基建,定位效率会差一些。但这不影响固定接驳点的设置。q:目前robotaxi的接管情况如何?a:我们已经达到每2500公里接管一次的水平。在武汉等地测试时,主要问题是人为驾驶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接管率较高。但在亦庄和长沙等地,我们的数据表明车辆的安全性有保障。 q:如果去掉安全员,robotaxi如何处理需要接管的场景?a:接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车上的底层软件处理,遇到无法响应的问题会停在原地或靠路边;第二类是远程接管员通过网络连接远程控制车辆。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解决,运营基地的人员会到现场处理。q:远程接管是由机器还是人来处理?a:远程接管由人来处理。比如在武汉的运营基地,有远程接管设备,通过模拟驾驶软件远程控制车辆,类似于赛车游戏机的操作。q:当前车辆与运营中心接管员的比例是多少?a:目前的配置是100辆车配2个接管员。每个基地的运营上线能力是2000辆车,配5个接管员。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达到2000辆车配5个接管员的水平。q:未来接管员的数量是否会减少?a:随着技术进步,接管员的数量会逐步减少。目前很多接管情况是由于人为驾驶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q:目前在武汉地区robotaxi的运营时间和接单量是怎样的?与人类出租车驾驶员相比,运营效率如何? a:我们的运营时间受政府限制,不同城市的时间限制不同。以武汉为例,我们可以从早上6点运营到晚上10点。与人类驾驶员相比,目前robotaxi的效率还无法直接比较,因为在实际运营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左转时遇到抢道等问题,导致车辆无法顺利运行,影响了整体效率。 q:robotaxi的接单量和消费者接受度有何变化?a:几年前在长沙,我们的车辆一天大概能运营五六单,每单平均里程为三四公里。现在,长沙的车辆一天可以接到十二三单,每单平均里程达到五点几公里。这反映了消费者接受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乘客将robotaxi视为常规的公共交通工具,而不仅仅是体验性使用。q:从技术角度来看,robotaxi下一步需要完善哪些方面的性能?a: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驾驶策略的选择,即是根据真实世界的驾驶行为习惯还是按照交通规则来进行;二是车辆的一致性问题,尤其是后装车的质量一致性需要时间来解决;三是芯片问题,目前使用的gpu功耗大效率低,我们需要asic架构的芯片,但这方面存在较大困难。q:robotaxi在数据收集和使用方面有哪些原则和限制?a:数据收集方面,我们的车辆配备了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各种定位设备,可 以收集到所需的数据。但数据的收集和上传受到严格限制,每个软件版本的数据上报工信部批准后,才决定哪些数据可以本地使用或回传。自动驾驶算法所需的有用数据现在其实不多,主要用于解决一些cornercase。大部分视觉数据在中国是不允许记录的,因此这些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是无用的。 q:在新开一个城市时,robotaxi公司需要做哪些政策层面的申请和工作? a:首先需要拿到当地的试验牌照,这包括提交软件版本、运营地点、收费集合、运行时长、数据收集和处理情况等资料,并上报给工信部和当地的大数据局和交委。获得试验牌照后,每辆车需在实际运营场地跑2000公里测试,相关部门会检测运行情况是否与申报一致,若一致即可开始试运营。q:2000公里测试有特定的要求吗?a:没有特别要求,只需按照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测试。q:robotaxi在不同城市的运营区域如何确定?a:运营区域根据申报情况和批复情况确定。每个城市有电子围栏地图,某些敏感区域不允许运营。q:robotaxi公司如何处理车辆事故和保险问题?a:公司为车辆设置特定保险,保费一年约25,000元,高于有人驾驶。车辆有360度实时监控,责任认定机制完善,若是车辆责任由运营基地负责,若是对方责任按人与人驾驶方式处理。目前实际经验中,多数情况还是以和稀泥的形式解决。q:各地政府对robotaxi测试的支持情况如何?a:政府非常欢迎robotaxi落地,运营基地的土地和基建设施基本上无需支付费用,当地政府还提供就业和免税政策支持。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ai和自动驾驶,认为这是中美竞争的关键领域,国家会持续支持。 q:robotaxi公司在新开一个城市时需要建设哪些软硬件设施?a:主要有三大块:首先是运营基地,负责远程驾驶、数据存储处理、充电洗车、调度等功能;其次是v2x设备的数据传输硬件,虽然不是必须但有助于运营;最后是智慧城市的中央处理系统,自动驾驶车可收集有用数据并接入系统,带来经济价值分成。具体硬件投入视当地情况而定。 q:robotaxi公司如何处理高精度地图的更新?a:首次上路前由测绘车辆采集高精度地图,公司已有全国大部分高精地图基础版。车辆投入运营后,每次行驶都会收集数据,不需要重复采集,大部分城市已有底图。q:未来robotaxi的运营区域会逐步扩大吗?a:我们主要还是以当地某一个区域为主,逐步拓展业务。具体的拓展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允许程度。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对无人驾驶的区域有严格限制,尤其是一些敏感区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公众接受度的提高,运营区域会逐步扩大。例如,武汉和长沙的robotaxi已经逐步进入市中心区域。q:robotaxi业务的盈亏平衡点是如何计算的?a:盈亏平衡是指我们计算范围内的投入折算到每一公里的成本,与有人驾驶出租车的收费成本进行比较。例如,在武汉,每公里的成本约为两块钱,若无 人驾驶出租车的成本也是两块钱,则认为达到了盈亏平衡。这意味着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盈利。 q:robotaxi的固定和变动成本主要有哪些?a:固定成本主要包括车辆的折旧和运营基地的各种投入,如基地建设和人员工资。变动成本主要是电费,每公里的电费支出也不少。车辆折旧部分差别较大,例如从第四代车的70万到第六代车的25万。 q:不同代际的robotaxi车辆成本如何?未来成本下降的空间在哪里?a:第四代车的价格大约为30万,套件成本约为45万。最近的车价格降至13万左右,套件成本约为10万。套件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和计算设备。未来成本下降的空间主要在于规模化生产和芯片成本的降低。例如,今天我们下了2万台的订单,未来如果达到30万台的规模,成本会大幅下降。此外,支持软件的计算单元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q:robotaxi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情况如何?a:在中国市场,除了百度和特斯拉,其他玩家主要是高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不能称为真正的robotaxi。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是否允许其运营。目前,国家层面希望特斯拉仅作为高阶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并未开放其robotaxi功能。q:国内的自驾技术与北美相比有哪些差异?国内是否有可能快速跟进特斯拉在北美的技术能力? a:从纯粹技术的角度来看,跟人类的博弈并不难,但在中国,我们必须遵守交通法规,这限制了技术的发挥。大模型的引入和更好的算法只会提高精确度,不会带来本质区别。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其asic结构的芯片,这使其算法和芯片高度耦合,其他公司很难逾越这一点。国内的企业,如华为和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无法与特斯拉、waymo和百度相提并论。 q:大模型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作用是什么?a:大模型的引入可以提高算法的精确度,但不会带来本质上的区别。技术已经足够成熟,问题主要集中在芯片上。特斯拉的asic结构芯片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