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刘 晨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4264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梁 婧 联系人:刘 晨 电 话:010 – 6659 4264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22年1月25日 2022年第4期(总第401期) 我国瞪羚企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支持*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2019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创造有利条件,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加快新动能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强调了培育瞪羚企业的重要意义。早在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实施“瞪羚计划”,为园区内“瞪羚企业”提供融资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新版的解决方案。2010年开始,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新区也相继出台了支持瞪羚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4年以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的快速发展,瞪羚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业界的重视。本文基于瞪羚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金融政策梳理,系统总结了瞪羚企业的发展特征、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2年第4期(总第401期) 1 我国瞪羚企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支持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一学术概念最早诞生于1994年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伯奇与詹姆斯·麦道夫共同发表论文《瞪羚》,从企业对新增岗位贡献的视角,将既能快速增长又能够创造出大量工作机会的部分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为了进一步确定认定标准,部分组织开始设定瞪羚企业的界定标准。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欧盟统计局对瞪羚企业的官方认定标准同时兼顾持续高成长性与发展历程短两大特性。《欧盟统计局-oecd商业统计手册》的一项统计数据通过设立一定的标准从所有企业中划分出高成长企业和瞪羚企业,并认为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子集。民间智库joint venture和硅谷社区基金会编制的《硅谷指数》从创刊开始就把硅谷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硅谷指数》从已上市公司中寻找瞪羚企业,提出了硅谷瞪羚企业的标准:起始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且连续4年增长率不低于20%。国外政府和机构高度关注瞪羚企业,一方面,瞪羚企业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力强,是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瞪羚企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根据戴维·伯奇的测算,虽然瞪羚企业数量在当时只占美国全部公司的4%,但提供了所有新增就业岗位的70%。凭借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瞪羚企业并被认为是经济新就业的最佳来源之一。 2019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创造有利条件,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加快新动能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强调了培育瞪羚企业的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发现和培育瞪羚企业,自2014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牵头成立“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研究组”,联合长城战略咨询每年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的累积数据进行跟踪分析。 一、我国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早在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实施“瞪羚计划”,为园区内瞪羚企业提 2 2022年第4期(总第401期) 供融资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新版的解决方案。2010年开始,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新区也相继出台了支持瞪羚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4年以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的快速发展,瞪羚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业界的重视。 对政府而言,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加速资源的优化配置,增进区域经济发展。其中,产业园区是政府培育瞪羚企业的重要场景。系统梳理各地产业园区对瞪羚企业划定标准的相关政策(表1),具体包括四类,一是增速指标,主要针对园区内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对应增长率进行规定;二是入选范围,具体划定了能够参选瞪羚企业的行业、企业性质;三是创新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专利以及其它创新能力相关指标;四是其它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成立时间、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指标、信用指标等其它维度的相关指标。与瞪羚企业类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设定了增速指标、创新能力指标等各类筛选标准,同时也对入选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要求。虽然各项指标具体要求存在差异,但两类标准筛选出的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 结合瞪羚企业的划定标准,可以发现入选企业整体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定瞪羚企业入选条件应满足总收入在1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5亿元之间,且对应收入增长率达到20%、10%、5%或利润增长率达到10%。虽然距离独角兽企业1的确定标准有一定差距,但是入选瞪羚企业仍需要具备较强的经营业绩,反映了企业的高增长特征;二是发展时间短,很多园区对瞪羚企业成立时间均设定了上限,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规定瞪羚企业入选条件应满足成立时间不超过10个完整年度。瞪羚企业自设立后经过短暂的创业试错期,便会迎来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速度,往往能在十几年甚至几年之内就达到传统公司经过几十年达到的成长规模;三是创新能力强,一方面瞪羚企业需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例如潍坊高新区规定入选瞪羚企业近四年的平均科技活动投入强度不低于2.5%;另一方面瞪羚企业所处的行业、技术、商业模式均属于创新性较强的领域,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持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市场,例如福州高新区规定入选 1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宏观观察 2022年第4期(总第401期) 3 瞪羚企业应符合福州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方向和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表1:各地高新区“瞪羚企业”设定标准 设定地区 设定标准时间 设定标准 武汉东湖高新区 2011 增速指标、获得创业投资指标、成立时间 广州开发区 2013 增速指标 国家高新区 2014 增速指标、入选范围、研发投入指标 杭州高新区 2014 增速指标、补充标准 合肥高新区 2015 增长指标、研发投入指标、入选范围 中关村科技园区 2015 增速指标、入选范围 济南高新区 2016 增速指标、创新能力指标、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指标 惠州仲恺高新区 2016 增速指标、创新能力指标、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指标 长沙高新区 2017 增速指标、规模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信用指标 株洲高新区 2017 增速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开放条件 西安高新区 2018 增速指标、创新能力指标 潍坊高新区 2018 增速指标、研发投入指标 苏州工业园区 2018 增速指标 成都高新区 2018 增速指标 郑州高新区 2019 增速指标、创新能力指标 佛山高新区 2019 增速指标、入选范围、研发投入指标 福州高新区 2019 增速指标、入选范围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一)瞪羚企业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聚集特征 根据启信宝2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范围认定的瞪羚企业共计25057家。从瞪羚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经济基础和制造业基础相对发达地区。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瞪羚企业数分别为4423、3190、3180、2161家,合计占比约52%。广东和北京地区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瞪羚企业, 2 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报告对于瞪羚企业的定义包括:一是成立时间在十年以内;二是必须高新技术企业;三是排除大型央企、房地产企业以及部分资源垄断性企业;四是年增长率不低于20%或上一年度总收入不低于5000万。考虑到各地高新区设定的瞪羚企业标准存在差异难以对比,因此本文选用统一标准进行研究。 4 2022年第4期(总第401期) 源于两地独特的优势。广东省拥有规模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全国前列的创新水平,2020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排名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而北京则依托于前期坚实的互联网基础和突出的基础研发能力,作为全国科创中心,2020年研发经费支出2326.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44%(位居国内第一);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万元/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5.8件,均处于全国首位;同时,北京培养和集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拥有全国“两院”院士总量的47%。 值得注意的是,瞪羚企业的区域集聚特征也表现为在特定经济圈或行政区的集聚现象。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共7010家,占比27.98%;京津冀地区共4772家,占比19.04%;粤港澳大湾区共4423家,占比17.65%。此外,北京市瞪羚企业主要集中于海淀区,共计1178家,占北京市瞪羚企业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图1:瞪羚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家) 资料来源:启信宝,中国银行研究院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湖北湖南河北天津四川安徽江西福建辽宁河南重庆陕西广西云南内蒙古吉林山西新疆甘肃贵州黑龙江青海海南宁夏西藏 宏观观察 2022年第4期(总第401期) 5 图2:北京市瞪羚企业分布情况(家) 资料来源:启信宝,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瞪羚企业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统计范围内的瞪羚企业分布在15大行业,73个细分行业中。其中,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高达9577家,占比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170家,占比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996家,占比12%。 而根据《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9》3,高新区瞪羚企业主要从事的行业也为制造业,共计1446家,占比48.7%。总体上,瞪羚企业虽然涉及行业众多,但是仍然以高技术行业为主导。对比筛选标准与瞪羚企业类似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工信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共有715家a股上市公司,也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电气设备等制造业领域。 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